小活絡丹
顧名思義,小活絡丹就是通絡用的一種方劑,那么小活絡丹還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?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小活絡丹
方歌:小活絡丹天南星,二烏乳沒加地龍,中風手足皆麻木,風痰瘀血閉在經。
方義:本方證乃風寒濕邪與瘀血痰濁阻滯經絡所致。風寒濕邪侵入經絡,日久不愈,氣血不得宣通,營衛不暢,津凝為痰,血停為瘀,經絡痹阻,故見肢體筋脈疼痛,麻木拘攣,關節屈伸不利;疼痛游走不定,為風邪偏盛之征;舌淡紫,苔白,脈沉弦或澀,為風寒濕邪與痰瘀交阻之佐證。能治中風,手足不仁,日久不愈,腰腿沉重,或腿臂間作痛者,蓋因其亦為濕痰死血阻滯經絡也。方中制川烏、制草烏辛熱峻烈,善祛風散寒,除濕通痹,止痛力宏,故用以為君。天南星辛溫燥烈,祛風散寒,燥濕化痰,能除經絡之風濕頑痰而通絡,為臣藥。乳香、沒藥行氣活血止痛,以化經絡中之瘀血;地龍善行走竄,功專通經活絡,共為佐藥。諸藥合用,相輔相成,使經絡之風寒濕得除,痰瘀得去,則經絡通暢而諸癥自解,故以“活絡”名之。
本方制丸為用,取“丸者,緩也”,亦即“治之以峻,行之以緩”之理。因風濕痰瘀阻于經絡,非短時所為,雖需峻利之品搜剔,但亦不可過猛,否則非但有形之邪難除,反易耗傷正氣。以酒送服者,取其辛散溫通之性,以助藥勢,并引諸藥直達病所。
小活絡丹的用法用量
組成:天南星、制川烏、制草烏、地龍各180g,乳香(制)65g,沒藥(制)65g。
用法:研細末,加煉蜜制成大蜜丸,每丸重3g,每次1丸,每曰2次,空腹時用陳酒或溫開水送服;亦可作湯劑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,川烏、草烏先煎30分鐘。
加減:若見疼痛游走不定者,加防風、秦艽以祛風止痛;腰腿沉重而痛者,加蒼術、防己以去濕通經;肢節冷痛為主者,可加肉桂,并重用川烏、草烏以逐寒濕。
小活絡丹的功用主治
功用:祛風除濕,化痰通絡,活血止痛。
主治:1.風寒濕痹證。肢體筋脈疼痛,麻木拘攣,關節屈伸不利,疼痛游走不定,舌淡紫,苔白,脈沉弦或澀。
2.中風。手足不仁,日久不愈,腰腿沉重,或腿臂間作痛。
運用:本方為治療風寒濕痰瘀血,留滯經絡而致痹證或中風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肢體筋脈攣痛,關節屈伸不利,舌淡紫,苔白為辨證要點。
小活絡丹的禁忌
方中川烏、草烏毒性較大,不宜過量;若作湯劑,宜久煎。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