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丸
茯苓丸是祛痰劑的一種,那么茯苓丸由哪些藥材組成呢?茯苓丸又有哪些功效與作用?下面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內容目錄
茯苓丸
方歌:苓丸半夏,風硝枳殼姜湯下,中脘停痰肩臂痛,氣行痰消痛自罷。
方義:本方原治臂痛,系因痰停中脘,上攻于臂所致。四肢皆稟氣于脾,脾濕生痰,痰飲流于四肢,故見四肢疼痛,甚則浮腫?!妒驱S百一選方》云:“伏痰在內,中脘停滯,脾氣不流行,上與氣搏,四肢屬脾,滯而氣不下,故上行攻臂。”此證切不可以風濕論治,誤用風藥,非但貽誤病機,且可徒傷正氣,唯以燥濕行氣化痰之法為宜。
方中半夏為君,燥濕化痰,和中化濁。茯苓健脾滲濕,與君藥相配,既可消既成之痰,又絕生痰之路,為臣藥。枳殼理氣寬中,使氣順則痰消;然痰伏中脘,流注肢節,非一般化痰藥所能及,故而加入味咸而苦之風化硝,取其軟堅潤下,既蕩滌中脘之伏痰,又助消融四肢之流痰;更以姜汁糊丸,不但取其制半夏之毒,又可化痰散結,共為佐使藥。
茯苓丸的用法用量
組成:茯苓30g,枳殼(麩炒去瓢)15g,半夏30g,風化樸硝3g。
用法:姜汁糊丸,每服6g,姜湯或溫開水送服;亦可作湯劑,加人生姜,水煎服,其中風化樸硝宜沖服,劑量按原方比例酌定。(原方上四味為細末,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生姜湯下。)
加減:用于臂痛或肢節腫痛,可加通絡活血之品。如桑枝、地龍等。用治咳嗽痰稠時,可酌加海蛤、瓜蔞等??人蕴刀?,胸膈滿悶,舌苔白膩,脈弦滑屬濕痰沉伏于肺者,也可應用本方加減治療。
茯苓丸的功用主治
功用:燥濕行氣,軟堅消痰。
主治:痰流四肢之臂痛證。癥見兩臂疼痛,手不得上舉,或左右時復轉移,或兩手疲軟,或四肢浮腫,舌苔白膩,脈弦滑等。
運用:本法主治屬濕痰為病。臨床以兩臂酸痛,舌苔白膩,脈弦滑為辨證要點。
茯苓丸的禁忌
本方亦為燥濕化痰之劑,方中加入樸硝,則非一般化痰劑可比,不僅化痰之力較強,而且又能攻下痰結,可謂攻伐之劑,應中病即止。虛人慎用。
茯苓丸的文獻摘要
1、《醫方集解》:“此足太陰陽明藥也。半夏燥濕,茯苓滲水,枳殼行氣,化硝軟堅,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,使痰行氣通,臂痛自止矣。喻嘉言曰:痰藥雖多,此方甚效。痰飲流入四肢,令人肩背酸痛,兩手罷軟,誤以為風,則非其治,宜導痰湯加木香、姜黃各五分,輕者指迷茯苓丸,重者控涎丹,外有血虛不能榮筋而致臂痛,宜蠲痹四物湯,各半貼和服。”
2、《成方便讀》:“夫痰之為病,在腑者易治,在臟者難醫,在絡者更難搜剔。四肢者,皆稟氣于脾,若脾病不能運化,則痰停中脘,充溢四肢,有自來矣。治之者,當乘其正氣未虛之時而攻擊之,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,然后脾復其健運之職,則絡中之痰自可還之于腑,潛消默運,以成其功。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,茯苓行其濕,枳殼破其氣,而以姜汁開之,芒硝下之。用法之周到,佐使之得宜,其痰有不去者乎?如病甚而絡中之痰不除者,則可以控涎丹參酌用之可也。”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