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君子湯
四君子湯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中藥方劑了吧,這種方劑具有補氣,益氣健脾之功效,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四君子湯的相關內容吧。
內容目錄
四君子湯的方歌方義
方歌:四君子湯中和義,參術茯苓甘草比,益以夏陳名六君,祛痰補益氣虛餌,除卻半夏名異功,或加香砂氣滯使。
四君子湯中和義,人參術苓甘草比,益氣健脾基礎劑,脾胃氣虛治相宜。
方義:本證多由脾胃氣虛,運化乏力所致,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。脾胃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脾胃氣虛,受納與健運乏力,則飲食減少;濕濁內生,脾胃運化不利,故大便溏??;脾主肌肉,脾胃氣虛,四肢肌肉無所稟受,故四肢乏力;氣血生化不足,不能榮于面,故見面色萎白;脾為肺之母,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,故見氣短、語聲低微;舌淡苔白,脈虛弱均為氣虛之象。正如《醫方考》所說:“夫面色萎白,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;言語輕微,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;四肢無力,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;脈來虛弱,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”
方中人參為君,甘溫益氣,健脾養胃。臣以苦溫之白術,健脾燥濕,加強益氣助運之力;佐以甘淡茯苓,健脾滲濕,苓術相配,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。使以炙甘草,益氣和中,調和諸藥。四藥配伍,共奏益氣健脾之功。
四君子湯的用法用量
組成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各9g,甘草6g。
用法:上為細末。每服兩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時候;入鹽少許,白湯點亦得?,F代用法:水煎服。
加減:若嘔吐,加半夏以降逆止嘔;胸膈痞滿者,加枳殼、陳皮以行氣寬胸;心悸失眠者,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;若畏寒肢冷,脘腹疼痛者,加干姜、附子以溫中祛寒。煩渴,加黃芪;胃冷,嘔吐涎味,加丁香;嘔逆,加藿香;脾胃不和,倍加白術、姜、棗;脾困,加人參、木香、縮砂仁;脾弱腹脹,不思飲食,加扁豆、粟米;傷食,加炒神曲;胸滿喘急,加白豆蔻。
四君子湯的功用主治
功用:益氣健脾。
主治:脾胃氣虛證。面色萎黃,語聲低微,氣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
運用:本方用于脾胃氣虛證,臨床應用以面色萎黃,語聲低微,氣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虛數為辨證要點。
四君子湯的附方
附方1:異功散
組成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各9克,甘草、陳皮各6克。
功用:益氣健脾,行氣化滯。
主治:脾胃氣虛兼氣滯證。證見飲食減少,大便溏薄,胸滿痞悶不舒,或嘔吐泄瀉等?,F用于小兒消化不良屬脾虛氣滯者
附方2:六君子湯
組成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各9克,甘草6克、半夏4.5克、陳皮3克。
功用:益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主治:脾胃氣虛兼痰濕證。證見食少便溏,胸脘痞悶,嘔逆等。
附方3:香砂六君子湯
組成:木香2克、砂仁2.5克、人參3克、白術6克、茯苓6克、甘草2克、半夏3克、陳皮2.5克。
功用:益氣健脾,行氣化痰。
主治:脾胃氣虛,痰阻氣滯證。:證見嘔吐痞悶,不思飲食,脘腹脹痛,消瘦倦怠,或氣虛腫滿。
附方4:保元湯
組成:黃芪、人參、炙甘草、肉桂、生姜。
功用:益氣溫陽。
主治:虛損勞怯,元氣不足證。倦怠乏力,少氣畏寒;以及小兒痘瘡,陽虛頂陷,不能發起灌漿者。
化裁方之間的鑒別
上三方均由四君子湯加味而成。均有益氣健脾之功。異功散中加陳皮,兼行氣化滯,適用于脾胃氣虛兼氣滯證;六君子湯中加陳皮、半夏,兼燥濕和胃,適用于脾胃氣虛兼痰濕證;香砂六君子湯中加陳皮、半夏、木香、砂仁,功在益氣和胃,行氣化痰,適用于脾胃氣虛、痰阻氣滯證。保元湯,以補氣藥為主,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陽,功能益氣溫陽,適用于小兒元氣不足之證。
- 蒼附六君湯
- 十全大補湯
- 翟平薯蕷丸
- 贊育丹
- 抗骨增生丸
- 七寶美髯丹
- 龜鹿二仙膠
- 青蛾丸
- 二仙湯
- 濟生腎氣丸
- 補天大造丸
- 禿雞散
- 腎氣丸
- 溫胞飲
- 黃連阿膠湯
- 引火湯
- 右歸丸
- 蛤蚧定喘丸
- 保陰煎
- 右歸飲
- 石斛夜光丸
- 十補丸
- 月華丸
- 增益八味丸
- 二至丸
- 都氣丸
- 桑麻丸
- 八珍益母丸
- 麥味地黃丸
- 泰山磐石散
- 虎潛丸
- 知柏地黃丸
- 加減復脈湯
- 六味地黃丸
- 大補陰丸
- 救坤丹
- 一貫煎
- 炙甘草湯
- 通乳丹
- 玉靈膏
- 贊化血余丹
- 左歸飲
- 增損柴胡湯
- 左歸丸
- 棗仁湯
- 大補元煎
- 明目地黃丸
- 毓麟珠
- 補腎固齒丸
- 固本止崩湯
- 增損四物湯
- 杞菊地黃丸
- 八珍湯
- 增損澤蘭丸
- 當歸補血湯
- 增損樂令湯
- 歸脾湯
- 足衛和榮湯
- 膠艾湯
- 澤蘭湯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