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虛偏方
腎不好很容易對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影響,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,都需要重視補腎這個話題,那么中醫有哪些補腎的小秘方呢?
內容目錄
中醫補腎的秘方
秘方一:補腎壯骨方
適用:用于因腎陽虛損引起的腰膝酸軟,下肢無力,頭暈目眩,手足不溫等癥狀。
做法:豬或羊腔骨500克,文火燉熟,蟲草20克去灰渣,清水漂洗干凈后,加入桂圓50克,文火共燉,酌加調料即可。
秘方二:健腦補腎方
適用:因腎精虧虛引起的腦髓不充、失眠健忘、頭暈耳鳴等癥狀。
做法:核桃仁300克、枸杞子200克、女貞子200克、炒蓮子200克、炒大棗50克,裝瓶或罐內,加入低度白酒,酒應超過中藥約3厘米,每天攪動一次,半月后酌加蜂蜜,每天適量飲用。
秘方三:補腎壯腰方
適用:用于因腎虛腎寒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、下肢無力、遺精早泄、頭暈健忘等癥狀。
做法:羊肉500克煲湯至肉爛,加入山藥500克切成塊,枸杞子100克,文火燉半小時,酌加調料即可。
秘方四:補腎強身方
適用:適于脾腎虛弱引起的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納谷不香或放化療引起的面色晦暗、乏力倦怠等。腰痛并非皆腎虛。
做法:豬或羊腎一對,剖開去筋膜,冷水泡半天。黑木耳100克,涼水泡開,花菜200克掰小塊,洗凈開水焯過。豬或羊腎切丁,與黑木耳爆炒,酌加姜、蒜末及鹽,炒至八分熟時加入花菜,翻炒至熟即可。
補腎吃哪些中藥
枸杞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枸杞,補腎生精,養肝,明目,堅精骨,去疲勞,易顏色,變白,明目安神,令人長壽。”中醫常常用它來治療肝腎陰虧、腰漆酸軟、頭暈、健忘、目眩、頭暈多淚、消渴、遺精等病癥?!侗静萁浭琛氛J為:“枸杞子,潤而滋補,專于補腎、潤肺、生津、益氣,為肝腎真陰不足、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。”
鹿茸
中藥里的鹿茸是補腎、益精血、強筋骨的佳品。對腎陽不足、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泄有很好的效果。另外,婦女出現宮冷不孕,小便頻數等癥狀時也可以適量食用。若出現感冒、咳吐黃痰、口干口苦、咽喉腫痛、舌苔黃膩等癥狀時忌服本品。
芡實
芡實被譽為“水中人參”,中醫認為芡實益腎固精,補脾止瀉,為滋養強壯性食物,和蓮子有些相似,但芡實的收斂鎮靜作用比蓮子強,適用于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,夢遺滑精,婦女帶多、腰膝痹痛等。民間稱它是“嬰兒食之不老,老人食之延年”的佳品,尤其是夏秋之際進補的首選。
何首烏
何首烏有補肝腎、益精血的作用,歷代醫家均用之于腎虛之人。明·李時珍說過:“何首烏,能養血益肝,固精益腎,健筋骨,烏髭發,為滋補良藥,功在地黃、天門冬諸藥之上。”清代名醫黃宮繡亦云:“何首烏,諸書皆言滋水補腎,黑發輕身,備極贊賞。”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,或腰膝軟弱、筋骨酸痛,或男子遺精,女子帶下者,食之皆宜。
杜仲
杜仲是補腎的良藥,能緩解腰膝酸軟、疲倦遺精的癥狀。杜仲是杜仲樹的樹皮,《本草經集注》里記載,在選擇杜仲時可以把它折斷,里面有像棉纖維一樣的白絲,就是質量較好的杜仲。
山藥
李時珍說山藥:“益腎氣,健脾胃。”很推崇它的補腎和健脾的功能。脾胃虛弱和腎虛的人可以把它作為調補身體的常用食物?!侗静菡氛f:“山藥,能健脾補虛,滋精固腎,治諸虛百損,療五勞七傷。”把山藥視為治療虛勞的靈丹妙藥。
補腎吃哪些中成藥
至寶三鞭丸
功能主治 :至寶三鞭丸,補血生精,健腦補腎。用于腎虛所致體質虛弱,腰背酸痛,頭暈,心悸健忘,虛汗,畏寒失眠,面色蒼白,氣虛食減。
金匱腎氣丸
成分: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(酒炙)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澤瀉、桂枝、附子(制)、牛膝(去頭)、車前子(鹽炙)。輔料為蜂蜜。
功能主治 :溫補腎陽,化氣行水。用于腎虛水腫,腰膝酸軟,小便不利,畏寒肢冷。
桂附地黃丸
成分:熟地黃、附子(制)、肉桂、山茱萸(制)、山藥、澤瀉、牡丹皮、茯苓。輔料為淀粉、糊精。
功能主治:溫補腎陽。用于腰膝酸軟,肢冷尿頻。本品中有肉桂屬溫熱藥,不適用于具有口干舌燥,煩燥氣急,便干尿黃癥狀的糖尿病,慢性腎炎,高血壓,心臟病的患者。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