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啼偏方
夜啼是指寶寶在晚上睡眠時,出現間歇哭鬧或抽泣,那么小兒夜啼應該如何治療呢?中醫又是怎么治療小兒夜啼的呢?下面趕緊來了解下吧。
內容目錄
中醫治療夜啼的偏方
【方一】干姜1-3克,高良姜3-5克,粳米2兩。 先煎干姜、高良姜、取汁,去渣,再人粳米同煮為粥。
本方對于因脾臟虛寒所致的小兒夜啼有效。
【方二】花椒15克,干姜30克,大蔥一握。將3味同搗如泥,把鍋燒熱,3味同炒,邊炒邊澆酒。炒熟后用毛巾將藥包裹待溫度適宜時,熨敷患兒腹部,每晚1次。
本方對小兒夜啼有效。
【方三】蓮子心2克,生甘草3克。開水沖泡,日數次。
本方適用于心火熾盛所致小兒夜啼。
【方四】黃連3克,乳汁100毫升,食糖15克。將黃連水煎取汁30毫升,兌人乳汁中調入食糖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心經有熱,夜啼不安。
【方五】淡竹葉30克,北粳米50克,冰糖適量。將淡竹葉加水煎湯,去渣后人粳米,冰糖,煮粥。早晚各1次,稍溫頓服。
本方適用于心火熾盛之夜啼。
【方六】鉤藤6克,乳汁100毫升。將鉤藤水煎15分鐘取汁30毫升,入乳汁中,食藥乳,每次20-30毫升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驚駭啼哭。
【方七】蟬蛻9克,雞內金15克。將2味微火焙脆研成極細末,每次1克,日3次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夜驚啼哭。
【方八】葛根5克,蜂蜜適量。葛根研粉,開水沖泡,加入蜂蜜飲服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夜啼,有助于小兒安睡。
【方九】大茴香、小茴香、錦文大黃各10克,面粉60克。將藥研成細末,加入面粉及水,做成3個小餅,外敷肚臍處,上加熱水(以小兒能承受為度),每日早、午、晚各敷1次,3個餅交替使用,連用3天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夜啼。
中醫推拿治療小兒夜啼
1、分陰陽,運八卦,平肝木,揉百會、安眠(翳風與風池連線之中點)。
驚恐者清肺金,揉印堂、太沖、內關;脾寒者補脾土,揉足三里、三陰交、關元;
心熱者瀉小腸,揉小天心、內關、神門。
2、按摩百會、四神聰、腦門、風池(雙),由輕到重,交替進行?;純后@哭停止后,繼續按摩2-3分鐘。用于驚恐傷神證。
中醫艾灸治療小兒夜啼
1、艾灸神闕 將艾條燃著后在神闕周圍溫灸,不觸到皮膚,以皮膚潮紅為度。每日1次,連灸7日,用于脾寒氣滯證。
2、針刺取穴中沖,不留針,淺刺出血。用于心經積熱證。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