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泉穴
涌泉穴應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穴位,那么涌泉穴具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?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整理有關涌泉穴的資料,趕緊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涌泉穴名解
1.涌泉。涌,外涌而出也。泉,泉水也。該穴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。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,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,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,故名。
2.地沖。地,地部也。沖,沖突也。地沖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。理同涌泉名解。
3.腎經井。井,地部孔隙也。本穴氣血運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,故為腎經井穴。
4.本穴屬木。屬木,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屬性。本穴物質為體內外出體表的高溫水液,出體表后水液大量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,此氣因氣濕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層次,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較低層次,只表現出木的一發特征,故其屬木。
涌泉穴的準確位置
定位:在足底部,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約當足底第2、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后2/3交點上。
解剖:下為跖腱膜、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狀肌,深層為骨間??;布有足底動脈弓;有足底外、內側神經和第2趾足底總神經分布。
按摩涌泉穴的作用
功效:散熱生氣。
主治:1.昏厥、中暑、癲癇、小兒驚風等急癥及神志病患;2.頭痛,頭暈;3.咯血,咽喉腫痛;4.小便不利,便秘;5.足心熱;6.奔豚氣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,針刺時要防止刺傷足底動脈弓。
臨床應用:現代常用于治療休克、高血壓、失眠、癔病、癲癇、小兒驚風、神經性頭痛、遺尿、尿潴留等,為急救穴之一。涌泉藥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。
涌泉穴穴位配伍
配水溝、內關主治昏厥;
配前頂、印堂、神門主治小兒驚風;
配太虛、照海、魚際主治咽喉腫痛。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