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溪穴
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,是足少陰原穴。其位于足內側,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,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內容目錄
太溪穴名解
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,是足少陰原穴。其位于足內側,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,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其雙側對稱,也就是兩個。如《九針十二原》說:“腎也,其原出于太溪穴,太溪二。”
太溪穴:人體第一大補穴。
別名:大溪穴,呂細穴、腎經俞穴、腎經原穴。
1.太溪。太,大也。溪,溪流也。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。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,至本穴后,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,故名太溪。大溪名意與太溪同;
2.呂細。呂,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,總稱六呂,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。細,弱也、小也。呂細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,故名;
3.腎經俞穴。俞,輸也。本穴為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,故為腎經俞穴;
4.腎經原穴。原,本源、根源也。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,故為腎經原穴;
5.本穴屬土。屬土,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。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,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,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征,故其屬土。
太溪穴的準確位置
太溪穴位于足內側,內踝后方,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按摩太溪穴的作用
太溪穴腎經腧穴、原穴,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,也稱大溪穴,呂細穴,此穴有清熱生氣之作用功效。經常按摩太溪穴對治療咽喉腫痛,齒痛齦腫,耳聾耳鳴,視力減退,咳嗽,氣喘,小便頻數,腰背痛,足跟痛等疾病效果不錯。
其他腳部穴位更多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