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寄生
桑寄生是祛風濕藥的一種,很多朋友對桑寄生并不了解,今天不如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下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吧。
內容目錄
中藥桑寄生圖片
桑寄生的基本信息
別名:寄生、桑上寄生。
性味:味苦、甘,性平。
歸經:肝、腎經。
入藥部位: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(DC.)Danser.的干燥帶葉莖枝。
形態特征:本品為厚片或不規則短段。外表皮紅褐色或灰褐色,具細縱紋,并有多數細小突起的棕色皮孔,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。切面皮部紅棕色,木部色較淺。葉多卷曲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橢圓形,表面黃褐色,幼葉被細茸毛,先端鈍圓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,全緣;革質。氣微,味澀。
桑寄生的用法用量
用法:9~12g。
炮制:除去粗莖,切段,干燥,或蒸后干燥。
桑寄生的功效主治
功效:祛風濕,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元。
主治:用于風濕痹痛,腰膝酸軟,筋骨無力,崩漏經多,妊娠漏血,胎動不安,頭暈目眩。
桑寄生的配伍
1.用于風濕痹痛,腰膝酸軟等癥。本品既能祛除風濕,又能補肝腎、強筋骨,對風濕痹痛、肝腎不足、腰膝酸痛最為適宜,常與獨活、牛膝等配伍應用。
2.用于肝腎不足、腰膝酸痛、腳膝痿弱無力等癥。本品藥性平和,專入肝腎,為補益肝腎要藥,故對老人體虛、婦女經多帶下而肝腎不足、腰膝疼痛、筋骨無力者亦每與杜仲、續斷等配伍應用。
3.用于胎漏下血,胎動不安等癥。本品有補肝腎而兼養血安胎的功效,用于肝腎虛虧、沖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、胎動不安,常與續斷、菟絲子、阿膠等配伍。
桑寄生的相關論述
1.《本經逢原》:性專祛風除濕,通調血脈,故《本經》取治婦人腰痛,小兒背強等病,血脈通調而肌膚眉須接受其蔭,即有癰腫亦得消散矣。
2.《本草求真》:桑寄生,號為補腎補血要劑。緣腎主骨,發主血,苦入腎腎得補,則筋骨有力。甘補血,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枯脫落矣。故凡內而腰痛、筋骨篤疾、胎墮,外而金瘡、肌膚風濕,何一不借此以為主治乎。
其他祛風濕藥更多
- 艾麻草
- 雞骨香
- 爬山虎
- 鹿筋
- 鵝腳板
- 馬鞍藤
- 芋兒七
- 蒴藋
- 楤木根
- 椰子殼
- 七角風
- 紅楤木
- 紅茴香根
- 獨活
- 枸骨根
- 常春藤
- 柳枝
- 八楞木
- 毛麝香
- 川烏
- 威靈仙
- 石燕
- 祖師麻
- 白楊樹皮
- 薺菜子
- 草烏
- 石楠葉
- 海蜇皮
- 臭牡丹根
- 香樟
- 六軸子
- 蛇蛻
- 香加皮
- 槐白皮
- 水梔根
- 兩頭尖
- 秦艽
- 柳白皮
- 松節
- 木瓜
- 曼陀羅子
- 假蒟
- 滾山蟲
- 楓荷梨
- 艾納香
- 防己
- 側子
- 鉆地風
- 見血飛
- 樟木
- 路路通
- 透骨草
- 蠶沙
- 三角風
- 尋骨風
- 穿破石
- 海風藤
- 獼猴骨
- 伸筋草
- 四念癀
- 桑枝
- 丁公藤
- 菝葜
- 雷公藤
- 海桐皮
- 臭梧桐
- 老鸛草
- 鱔魚血
- 穿山龍
- 青風藤
- 桑樹根
- 凌霄根
- 絲瓜絡
- 牛骨
- 半楓荷
- 黑骨頭
- 八角楓根
- 豨薟草
- 烏梢蛇
- 大葉藤
- 貓腿姑
- 絡石藤
- 腫節風
- 蘄蛇
- 千斤拔
- 鳳尾搜山虎
- 虎骨
- 狗骨
- 雞血
- 野料豆
- 五加皮
- 槲寄生
- 桑寄生
- 鹿銜草
- 千年健
- 狗脊
- 野木瓜
- 大粘藥
- 走馬胎
- 寬筋藤
- 無柄衛矛
- 夢花根
- 烏口樹
- 天蓬草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