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陳
茵陳是利水滲濕藥的一種,很多朋友對茵陳并不了解,今天不如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下茵陳的功效與作用吧。
內容目錄
中藥茵陳圖片
茵陳的基本信息
別名:綿茵陳、茵陳蒿、白蒿。
性味:味苦、辛,性微寒。
歸經:歸脾、胃、肝、膽經。
入藥部位: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.et Kit.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茵陳的用法用量
用法:6~15g。外用適量,煎湯熏洗。
炮制:除去殘根和雜質,搓碎或切碎。綿茵陳篩去灰屑。
茵陳的功效主治
功效:清利濕熱,利膽退黃。
主治:用于黃疸尿少,濕溫暑濕,濕瘡瘙癢。
茵陳的配伍
1.《傷寒論》:茵陳、梔子、大黃。治傷寒八、九日,身黃如橘子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滿者。
2.《玉機微義》:茵陳、附子、干姜、灸甘草。治寒濕陰黃,手足逆冷,脈沉微細等。
3.《食醫心鏡》茵陳羹:除大熱黃膽,傷寒頭痛,風熱瘴瘧,利小便。以茵陳細切,煮羹食之。生食亦宜。
茵陳的禁忌
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。
茵陳的相關論述
1.《本草經疏》:茵陳,其主風濕寒熱,邪氣熱結,黃疸,通身發黃,小便不利及頭熱,皆濕熱在陽明、太陰所生病也??嗪茉餄癯裏?,濕熱去,則諸癥自退矣。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。
2.《本草鉤述元》:發陳致新,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,而滲利為功者,尤難相匹。
3.《本草圖解》:發黃有陰陽兩種,茵陳同梔子、黃柏以治陽黃,同附子、干姜以治陰黃??傊?,茵陳為君,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之陰陽也。
4.《別錄》:茵陳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,五月及立秋采,陰干。治通身發黃,小便不利,除頭熱,去伏瘕。
其他利水滲濕藥更多
- 茯苓
- 茯苓皮
- 地骷髏
- 蒲種殼
- 牛抄藤
- 鴨頭
- 西瓜翠衣
- 釣桿柴
- 蟋蟀
- 葫蘆殼
- 沼生蔊菜
- 蟲筍
- 黃蜀葵子
- 胡枝子
- 絲瓜子
- 燈心草
- 啤酒花
- 石韋
- 萆薢
- 海金沙
- 豬殃殃
- 薏苡根
- 盒子草
- 瞿麥
- 黃蜀葵根
- 魚腦石
- 赤小豆
- 柳樹根
- 車前子
- 梨葉
- 枳椇子
- 黃大豆
- 烏魚蛋
- 水蔥
- 天目木蘭
- 蠶豆殼
- 葫蘆茶
- 金魚
- 螺螄
- 木饅頭
- 鰱魚
- 蒲蒻
- 天胡荽
- 薏苡仁
- 針砂
- 老龍皮
- 椒目
- 澤漆
- 蠶豆
- 青蛙
- 豬苓
- 螻蛄
- 生姜皮
- 楮樹白皮
- 樹蘿卜
- 杏葉
- 薺菜
- 徐長卿
- 大麥
- 鸕鶿肉
- 澤瀉
- 桃莖白皮
- 鯽魚
- 水紅花子
- 小葉金老梅
- 鯊魚肉
- 冬瓜皮
- 星宿菜
- 鯉魚
- 漢中防己
- 瓠子
- 通天草
- 莼
- 玉米須
- 泥鰍滑液
- 萹蓄
- 川木通
- 木通
- 地膚子
- 車前草
- 甘草梢
- 冬葵子
- 通草
- 石龍子
- 小通草
- 米湯
- 梗通草
- 榆白皮
- 黃蜀葵花
- 毛茛
- 蔊菜
- 桃膠
- 青葉膽
- 過壇龍
- 畫眉草
- 珍珠草
- 長瓦韋
- 衣魚
- 雞骨草
- 龍須草
- 異型莎草
- 毛木通
- 金錢草
- 茵陳
- 合萌
- 地耳草
- 廣金錢草
- 垂盆草
- 虎杖
- 尖耳貫眾
- 滑石
- 泥鰍
- 白屈菜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