桔梗
桔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那么桔梗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?相信很多朋友還是不了解的,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桔梗的相關知識,下面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中藥桔梗圖片
桔梗的基本信息
別名:包袱花、鈴哨花、道拉基。
性味:味苦、辛,性平。
歸經:歸肺經。
入藥部位:為桔??浦参锝酃latycodon grandiflorus(Jacq.)A.Dc.的干燥根。
形態特征:本品呈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,下部漸細,有的有分枝,略扭曲,長7~20cm,直徑0.7~2cm。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,不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,具縱扭皺溝,并有橫長的皮孔樣斑痕及支根痕,上部有橫紋。有的頂端有較短的根莖或不明顯,其上有數個半月形莖痕。質脆,斷面不平坦,形成層環棕色,皮部類白色,有裂隙,木部淡黃白色。氣微,味微甜后苦。
桔梗的用法用量
用法:3~10g。
炮制: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桔梗的功效主治
功效: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膿。
主治:用于咳嗽痰多,胸悶不暢,咽痛音啞,肺癰吐膿。
桔梗的禁忌
本品性升散,凡氣機上逆,嘔吐,嗆咳,眩暈,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。用量過大易出致惡心嘔吐。
桔梗的配伍
1.妊娠中惡,心腹疼痛:桔梗一兩(銼)。水一鐘,生姜三片,煎六分,溫服。(《圣惠方》)
2.治肺癰咳而胸滿,振寒脈數,咽干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久久吐膿如米粥者:桔梗一兩,甘草二兩。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溫再服。(《金匱要略》桔梗湯)
3.治痰嗽喘急不定:桔梗一兩半。搗羅為散,用童子小便半升,煎取四合,去滓溫服。(《簡要濟眾方》)
桔梗的相關論述
1.《本草綱目》:“主口舌生瘡,赤目腫痛。”
2.《本經》:“主胸脅痛如刀刺,腹滿腸鳴幽幽,驚恐悸氣。”
3.《別錄》:“利五臟腸胃,補血氣,除寒熱風痹,溫中消谷,療喉咽痛,下蠱毒。”
其他化痰止咳平喘藥更多
- 前胡
- 羅漢果
- 豬仔笠
- 矮地茶
- 洋金花
- 皂莢子
- 白前
- 瓜蔞子
- 龍脷葉
- 半夏
- 海帶
- 竹瀝
- 瓜蔞皮
- 天南星
- 禹白附
- 天竺黃
- 姜汁
- 百藥煎
- 豬牙皂
- 荸薺
- 桔梗
- 貓爪草
- 膽南星
- 海藻
- 冬瓜子
- 白芥子
- 瓜蔞
- 瓦楞子
- 蛤殼
- 竹茹
- 胖大海
- 旋覆花
- 胡頹子葉
- 海浮石
- 胡頹子根
- 白螺螄殼
- 川貝母
- 浙貝母
- 甜瓜子
- 太白貝母
- 昆布
- 平貝母
- 金礞石
- 伊貝母
- 甜杏仁
- 苦杏仁
- 無患子
- 柿霜
- 梨
- 湖北貝母
- 一匹綢
- 手掌參
- 天竺子
- 毛白楊
- 枇杷花
- 皂莢
- 枇杷葉
- 野馬追
- 鸕鶿涎
- 蘇子
- 百部
- 豬膽粉
- 桑白皮
- 葶藶子
- 滿山紅
- 蚱蜢
- 白果
- 土黨參
- 暴馬子
- 高粱根
- 白沙糖
- 豬蹄甲
- 天仙子
- 銀杏葉
- 水黃楊木
- 栗殼
- 豬胰
- 紫菀
- 華山參
- 石吊蘭
- 豆腐漿
- 貓兒屎
- 牡荊葉
- 款冬花
- 水晶魚
- 水蓮沙
- 菠蘿皮
- 魚草
- 土丁桂
- 千日紅
- 鯽魚頭
- 夾竹桃
- 天山花楸
- 豬肺
- 斑竹根
- 麻秸
- 木犀花
- 泡桐果
- 檸檬葉
- 玫瑰茄
- 天漿殼
- 水獺肝
- 白蘇子
- 馬兜鈴
- 大火草根
- 蜆殼
- 水莎草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