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
三七是止血藥的一種,那么三七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?今天不如就讓小編帶你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中藥三七圖片
三七
別名:田七、人參三七、參三七、文州三七。
性味:甘、微苦,溫。
歸經:歸肝、胃經。
入藥部位: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(Burk.)F.H.Chen的干燥根和根莖。
三七的用法用量
用法:3~9g;研粉吞服,一次1~3g。外用適量。
炮制:1.三七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用時搗碎。
2.三七粉:取三七,洗凈,干燥,碾細粉。
3.熟三七:取凈三七打碎,分開大小塊,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黃色,取出,瀝出油,研細粉。
4.三七片:取三七,洗凈,蒸透,取出,及時切片,干燥。
三七的功效主治
功效:散瘀止血,消腫定痛。
主治: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傷出血,胸腹刺痛,跌撲腫痛。
三七的禁忌
孕婦慎用。
三七的配伍
1.吐血衄血:山漆一錢,自嚼,米湯送下?;蛞晕宸?,加入八核湯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2.小兒傷寒,百日內患壯熱。用鐵鏵一斤,燒赤,水二斗,淬三七次,煎一半,入柳葉七片,浴之。(《圣濟錄》)
三七的相關論述
1.《本草綱目》:止血散血定痛,金刃箭傷、跌撲杖瘡、血出不止者,嚼爛涂,或為末摻之,其血即止。亦主吐血衄血,下血血痢,崩中經水不止,產后惡血不下,血運血痛,赤目癰腫,虎咬蛇傷諸病。
2.《本草求真》:專入肝胃。兼入心大腸。又名山漆。時珍曰?;蛟颇芎辖鸠?。如漆粘物也。
3.《本草從新》:散血定痛。治吐血衄血。血痢血崩。目赤癰腫。
4.《本草綱目拾遺》(1765年):人參補氣第一,三七補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稱人參三七,為中藥之最珍貴者。
其他止血藥更多
- 馬蘭(止血藥)
- 茅香
- 百草霜
- 棕櫚子
- 辣蓼
- 小駁骨
- 三七
- 降香
- 蓮房
- 碧桃干
- 貫葉連翹
- 魚鰾
- 竹節參
- 金錦香
- 茜草
- 珠子參
- 蔥汁
- 雙花堇菜
- 蒲黃
- 披麻草根
- 醋
- 炮姜
- 白茅花
- 蟹殼
- 花蕊石
- 人尿
- 四季素馨花
- 仙桃草
- 槐枝
- 水團花
- 血余炭
- 蟲白蠟
- 廣東紫珠
- 松花粉
- 紫珠
- 倒觸傘
- 荷葉蒂
- 花生衣
- 蠶豆莖
- 棕樹根
- 鐵包金
- 象皮
- 藕節
- 烏賊魚腹中墨
- 橡實
- 雞子殼
- 蠶豆葉
- 雞冠花
- 仙鶴草
- 麥角
- 西瓜子殼
- 棕櫚炭
- 白及
- 金櫻根
- 灶心土
- 棕櫚皮
- 橄欖核
- 牛角腮
- 崗稔根
- 艾葉
- 蓮衣
- 萱草根
- 地榆
- 梔子根
- 楮葉
- 元寶草
- 大石韋
- 虎耳草
- 槐角
- 瓦松
- 槐花
- 鐵樹葉
- 黃藥子
- 大薊
- 小薊
- 紅旱蓮
- 牛耳巖白菜
- 水木草
- 白藥子
- 羊蹄
- 梔子花
- 長瓣馬鈴苣苔
- 側柏葉
- 向日葵花盤
- 牛腸
- 一品紅
- 白茅根
- 長葉實蕨
- 苧麻根
- 單葉血盆草
- 細草
- 薺菜花
- 北劉寄奴
- 見血清
- 蠶豆花
- 大煙鍋草
- 山茶花
- 輪葉排草
- 墨
- 水苦荬
- 馬牙半支
推薦內容更多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