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芝麻
黑芝麻在生活中十分常見,那么你知道黑芝麻也屬于中藥的一種嗎?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了解,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黑芝麻的基本信息
別名:胡麻、巨勝、狗虱、烏麻、烏麻子、油麻、油麻子、黑油麻、脂麻、巨勝子、黑脂麻、烏芝麻。
性味:味甘;性平。
歸經:肝經;脾經;腎經。
入藥部位: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.的種子。
形態特征:種子扁卵圓形,一端鈍圓,他端尖,長2~4毫米,寬1~2毫米,厚約1毫米。表面黑色,有網狀皺紋或無,擴大鏡下可見細小疣狀突起,邊緣平滑或呈棱狀,尖端有圓點狀棕色的種臍,種皮薄紙質,縱切面可見薄膜狀的胚乳。胚直立,有2片大形類白色的子葉,富油性。氣微弱,味淡,嚼之有清香味。以個大、色黑、飽滿、無雜質者為佳。
黑芝麻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~15g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適量,煎水洗浴或搗敷。
黑芝麻的功效主治
功效:補肝腎,益精血,潤五臟。
主治:治肝腎不足,虛風眩暈,風痹、癱瘓,大便燥結,病后虛羸,須發早白,婦人乳少。
黑芝麻的禁忌
脾弱便溏者勿服。
1.《本草從新》:胡麻服之令人腸滑。精氣不固者亦勿宜食。
2.《本草求真》:下元不固而見便溏、陽痿、精滑、白帶,皆所忌用。
黑芝麻的配伍
1.治五臟虛損,益氣力,堅筋骨:巨勝九蒸九暴,收貯。每服二合,湯浸布裹,挼去皮再研,水濾汁煎飲,和粳米煮粥食之。(《綱目》)
2.治肝腎不足,時發目疾,皮膚燥澀,大便閉堅:桑葉(經霜者,去梗筋,曬枯)、黑芝麻(炒)等分。為末,以糯米飲搗丸(或煉蜜為丸)。日服四、五錢,勿間斷,自效。(《醫級》桑麻丸)
3.治老人風虛痹弱,四肢無力,腰膝疼痛:巨勝子二升(熬),薏苡仁二升,干地黃(生地黃)半斤(切)。上以絹袋貯,無灰酒一斗漬之,勿令泄氣,滿五、六日??招臏胤?、二盞尤益。(《壽親養老新書》巨勝酒)
4.治一切風濕,腰腳疼重,并游風行止不定:胡麻一斤,白術八兩,葳靈仙(威靈仙)(酒炒)四兩。共研為末,每早服五錢,白湯調下。(《方脈正宗》)
5.治婦人乳少:脂麻炒研,入鹽少許食之。(《綱目》)
6.治牙齒痛腫:胡麻五升。水一斗,煮取五升,含漱吐之。莖葉皆可用之。(《肘后方》)
7.治沸湯煎膏所燒火攔瘡:熟搗生胡麻如泥,以厚涂瘡上。(《肘后方》)
8.治小兒軟癤:油麻炒焦乘熱搗爛敷之。(《譚氏小兒方》)
9.治浸淫惡瘡:胡麻子生搗敷之。(《普濟方》)
10.治小兒瘰疬:脂麻、連翹等分。為末,頻頻食之。(《簡便單方》)
11.治丁腫:胡麻(燒灰)、針砂各半兩。上二味和研令細,用醋調如糊,涂敷腫上,日三易。(《圣濟總錄》胡麻涂敷方)
12.治痔瘡風腫作痛:胡麻子煎湯洗之。(《綱目》)
13.治陰癢生瘡:搗胡麻涂之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14.治膿潰后瘡不合:炒烏麻令黑,熟搗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15.治蜘蛛咬瘡:油麻研爛敷之。亦治諸蟲咬傷。(《經驗后方》)
16.除痹,益精,補髓壯氣力:巨勝一石,揀擇令凈,上甑蓋氣遍下,曝令干,如此九遍。上件搗碎為末,煉蜜和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以溫酒化破服之,日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)
17.益壽延年,去客熱:胡麻子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生地黃(焙)、天門冬(去心,焙)各八兩。上四味,搗羅為細散。每服方寸匕,食后溫水調下。(《圣濟總錄》胡麻散)
18.治暑毒:新胡麻一升。微炒令黑色,取出攤冷,碾末,新汲水調三錢,又或丸如彈子,新水化下。(《經驗后方》救生散)
19.治白發還黑:烏麻,九蒸九暴,末之,以棗膏丸服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)
20.治風眩,能返白發為黑:巨勝子、白茯苓、甘菊花等分,煉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清晨白湯下。(《醫燈續焰》巨勝丸)
21.治偶感風寒:脂麻炒焦,乘熱,擂酒飲之,暖臥取微汗出良。(《綱目》)
22.治大便秘結,胃實能食,小便熱赤者:芝麻四兩(研取汁),苦杏仁四兩(去皮、尖,研如泥),大黃五兩,山梔(梔子)十兩。上為末,煉蜜入麻汁,和丸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(《景樂全書》麻仁丸)
23.治小兒赤白?。河吐樽右淮樵S(炒令香)。上一味,搗末,以蜜作漿調與服。(《外臺》引劉氏方)
24.治小便尿血:胡麻三升,杵末,以東流水二升浸一宿,平旦絞汁,頓熱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25.治胎孕足月,過期不產:用胡麻蒸熟,日服三合,干嚼化,白湯送下。不惟善能催生下胞平速,且無一切留難諸疾。(《方脈正宗》)
26.治卒腰痛,連腳膝疼:胡麻(新者)三合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一兩。上件藥,熬胡麻令香,同搗羅為散,每于食前,以溫酒調下二錢。
27.治熱淋莖痛:烏麻子、蔓菁子(蔓荊子)各五合。上件藥同炒令黃色,一處研用,緋絹袋盛,以井華水三升,浸,每于食前,溫一小盞服之。(26~27方出自《圣惠方》)
28.治腳氣:用烏麻五升,微熬,搗碎。以酒一斗,漬之一宿。隨所能飲之,盡更作,甚良。(《普濟方》烏麻酒)
29.治小兒天火丹,發遍身赤如絳色:油麻五分,生鯽魚半斤。上件藥搗如泥,涂在丹上,燥復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30.治疬瘍風:油麻不拘多少(凈擇,生用)。上一味,取半合,生細嚼,用熱酒三合至五合下,每空心午時夜臥各一服,漸擴至一合,服一百日疾愈。(《圣濟總錄》油麻散)
31.治乳瘡腫痛:用芝麻一合炒焦,研細,以燈盞油調涂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32.治痔疾:胡麻去皮,九蒸暴,白茯苓去皮,入少白蜜為美,雜胡麻食之甚美,如此取食多日,氣力不衰而痔漸退。(《古今醫統》茯苓面)
33.治白癜風:黑油麻一大升,生地黃五大兩,桃仁(去兩仁、皮尖,熬)三十枚。上三味,先退去油麻皮蒸之,日暴干,又蒸之,如此九度訖。又暴取干,搗令極碎。然后搗地黃、桃仁,羅之,即總相和,加少蜜令相著。一服一匙,日再服,和酒吃,空吃亦得,兼食諸肺尤妙。忌蕪荑、熱面、豬、蒜、油膩等。(《外臺》引《廣濟方》)
34.治大風癩疾 胡麻半斤,天麻二兩,乳香三分(別研)。上三味,搗羅二味為細散,入乳香和勻。每服二錢匕,用荊芥、臘茶調下。慎房室、鹽、酒一百日。(《圣濟總錄》胡麻續肌散)
- 黃芪
- 甘草
- 大棗
- 紅景天
- 刺五加
- 人參子
- 鵝管石
- 淡菜
- 雪蓮花
- 絞股藍
- 青魚
- 鴿卵
- 鵝肉
- 羊腎
- 蝸牛殼
- 蘿藦
- 馬肉
- 鰣魚
- 鱘魚
- 鱖魚
- 酒釀
- 甘藍
- 當歸
- 韭菜子
- 陳倉米
- 紫河車
- 鹿茸
- 金縷梅
- 沙苑子
- 雀
- 臍帶
- 鹿角膠
- 楮實子
- 鹿角霜
- 海龍
- 淫羊藿
- 肉蓯蓉
- 鹿角
- 麻雀腦
- 哈蟆油
- 巴戟天
- 益智
- 牛骨髓
- 補骨脂
- 仙茅
- 菟絲子
- 對蝦
- 鎖陽
- 杜仲葉
- 鐘乳石
- 海參
- 蔥實
- 雄蠶蛾
- 冬蟲夏草
- 蝦
- 蛤蚧
- 牛肉
- 杜仲
- 陽起石
- 龍蝦
- 葫蘆巴
- 豬腎
- 海狗腎
- 核桃仁
- 海馬
- 蘿藦子
- 雞肝
- 艾實
- 南燭子
- 荔枝肉
- 韭菜
- 側耳
- 鱉甲膠
- 熟地黃
- 北沙參
- 葡萄
- 豬蹄
- 白芍
- 豬血
- 腐巴
- 藍布正
- 櫻桃
- 一點血
- 南沙參
- 烏賊魚肉
- 銀耳
- 雞子
- 女貞子
- 明黨參
- 黑芝麻
- 桑椹
- 鳳凰衣
- 龜板膠
- 鐵皮石斛
- 麥冬
- 枸杞子
- 玄精石
- 烏骨雞
- 雞子黃
- 龜血
- 石斛
- 墨旱蓮
- 黑棗
- 天冬
- 人乳汁
- 酥
- 鴨血
- 龜肉
- 驢肉
- 鱉脂
- 鱉卵
- 鱉血
- 鱉肉
- 鱉甲
- 蟶肉
- 龜甲
- 鯧魚
- 人參
- 人參葉
- 糯米
- 霞天膏
- 粟米
- 西洋參
- 冰糖
- 高麗參
- 木耳
- 紅芪
- 糯米泔
- 大豆黃
- 番薯
- 黨參
- 黍米
- 紅參
- 帶魚
- 飴糖
- 粳米
- 羊肉
- 太子參
- 峨參
- 豬肚
- 雞肉
- 蘋果
- 豬肉
- 銀魚
- 豬髓
- 鴨卵
- 竹蓀
- 山藥
- 牛鼻栓
- 芋頭
- 鴿
- 黃芽白菜
- 馬鈴薯
- 燕窩
- 玉竹
- 黃精
- 何首烏
- 龍眼肉
- 阿膠
- 續斷
- 白術
- 蜂蜜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