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竹
玉竹是什么呢?玉竹是補虛藥的一種,很多朋友對玉竹并不了解,今天不如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下玉竹的功效與作用吧。
內容目錄
玉竹的基本信息
別名:熒、委萎、女萎。
入藥部位: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(Mill.)Druce的干燥根莖。
形態特征:呈長圓柱形,略扁,少有分枝,長4~18cm,直徑0.3~1.6cm。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半透明,具縱皺紋和微隆起的環節,有白色圓點狀的須根痕和圓盤狀莖痕。質硬而脆或稍軟,易折斷,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。氣微,味甘,嚼之發黏。
玉竹的用法用量
用法:6~12g。
炮制: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厚片或段,干燥。
玉竹的功效主治
功效:養陰潤燥,生津止渴。
主治:用于肺胃陰傷,燥熱咳嗽,咽干口渴,內熱消渴。
玉竹的配伍
1、治秋燥傷胃陰:玉竹三錢,麥冬三錢,沙參二錢,生甘草一錢。水五杯,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。(《溫病條辨》玉竹麥門冬湯)
2、治發熱口干,小便澀:萎蕤五兩。煮汁飲之。(《外臺秘藥》)
3、治陰虛體感冒風溫,及冬溫咳嗽,咽干痰結:生葳蕤二至三錢,生蔥白二至三枚,桔梗一錢至錢半,東白薇五分至一錢,淡豆豉三至四錢,蘇薄荷一錢至錢半,炙草五分,紅棗兩枚。煎服。(《通俗傷寒論》加減葳蕤湯)
4、治卒小便淋澀痛:芭蕉根四兩(切),萎蕤一兩(銼)。上藥以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三分,去滓,入滑石末三錢,攪令勻。食前分為三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玉竹的相關論述
1、《本草綱目》:“萎蕤,性平,味甘,柔潤可食。故朱肱《南陽活人書》治風溫自汗身重,語言難出,用萎蕤湯以之為君藥。予每用治虛勞寒熱、痁瘧及一切不足之癥,用代參、芪,不寒不燥,大有殊功。不止于去風熱濕毒而已,此昔人所未闡者也。”
2、《本草便讀》:“萎蕤,質潤之品,培養脾肺之陰,是其所長,而搜風散熱諸治,似非質潤味甘之物可取效也。如風熱風溫之屬虛者,亦可用之??加裰裰晕?、功用,與黃精相似,自能推想,以風溫風熱之證,最易傷陰,而養陰之藥,又易礙邪,唯玉竹甘平滋潤,雖補而不礙邪,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。”
- 黃芪
- 甘草
- 大棗
- 紅景天
- 刺五加
- 人參子
- 鵝管石
- 淡菜
- 雪蓮花
- 絞股藍
- 青魚
- 鴿卵
- 鵝肉
- 羊腎
- 蝸牛殼
- 蘿藦
- 馬肉
- 鰣魚
- 鱘魚
- 鱖魚
- 酒釀
- 甘藍
- 當歸
- 韭菜子
- 陳倉米
- 紫河車
- 鹿茸
- 金縷梅
- 沙苑子
- 雀
- 臍帶
- 鹿角膠
- 楮實子
- 鹿角霜
- 海龍
- 淫羊藿
- 肉蓯蓉
- 鹿角
- 麻雀腦
- 哈蟆油
- 巴戟天
- 益智
- 牛骨髓
- 補骨脂
- 仙茅
- 菟絲子
- 對蝦
- 鎖陽
- 杜仲葉
- 鐘乳石
- 海參
- 蔥實
- 雄蠶蛾
- 冬蟲夏草
- 蝦
- 蛤蚧
- 牛肉
- 杜仲
- 陽起石
- 龍蝦
- 葫蘆巴
- 豬腎
- 海狗腎
- 核桃仁
- 海馬
- 蘿藦子
- 雞肝
- 艾實
- 南燭子
- 荔枝肉
- 韭菜
- 側耳
- 鱉甲膠
- 熟地黃
- 北沙參
- 葡萄
- 豬蹄
- 白芍
- 豬血
- 腐巴
- 藍布正
- 櫻桃
- 一點血
- 南沙參
- 烏賊魚肉
- 銀耳
- 雞子
- 女貞子
- 明黨參
- 黑芝麻
- 桑椹
- 鳳凰衣
- 龜板膠
- 鐵皮石斛
- 麥冬
- 枸杞子
- 玄精石
- 烏骨雞
- 雞子黃
- 龜血
- 石斛
- 墨旱蓮
- 黑棗
- 天冬
- 人乳汁
- 酥
- 鴨血
- 龜肉
- 驢肉
- 鱉脂
- 鱉卵
- 鱉血
- 鱉肉
- 鱉甲
- 蟶肉
- 龜甲
- 鯧魚
- 人參
- 人參葉
- 糯米
- 霞天膏
- 粟米
- 西洋參
- 冰糖
- 高麗參
- 木耳
- 紅芪
- 糯米泔
- 大豆黃
- 番薯
- 黨參
- 黍米
- 紅參
- 帶魚
- 飴糖
- 粳米
- 羊肉
- 太子參
- 峨參
- 豬肚
- 雞肉
- 蘋果
- 豬肉
- 銀魚
- 豬髓
- 鴨卵
- 竹蓀
- 山藥
- 牛鼻栓
- 芋頭
- 鴿
- 黃芽白菜
- 馬鈴薯
- 燕窩
- 玉竹
- 黃精
- 何首烏
- 龍眼肉
- 阿膠
- 續斷
- 白術
- 蜂蜜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